? ? ? 企業簡介
嘉必優生物技術(武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999號,注冊資本1.2億元人民幣。公司以“好品質,為健康”為品牌主張,以通過膳食營養改善公眾健康為目標,以現代生物合成技術為核心技術,以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和脂質營養素為核心業務,致力于向食品企業及消費者提供高端膳食脂類營養食品。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天然β-胡蘿卜素(BC)及唾液酸(SA)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兒童奶、酸奶、酸性乳飲料等奶制品,以及保健品、食用油、焙烤食品、糖果等食品制造領域。
嘉必優是中國最早通過生物成果轉化發展起來的企業,也是是國內最早從事以微生物合成法生產多不飽和脂肪酸及脂溶性營養素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嘉必優聯合中科院在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等多個政府項目的支持下,開發了多不飽和脂肪ARA的原創性生產技術,實現了零的突破并一直保持著行業領軍地位。成立以來,嘉必優累計投入研發經費過億元,用六年時間孕育出DHA、BC和SA等多個產品的產業化原創技術,并實現了生產和銷售,成為這些領域中的佼佼者。依托技術優勢,嘉必優于2019年12月19日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089),成為了湖北省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及科創板食品制造領域第一股。
? ? ? 項目背景
ARA及DHA作為醫藥保健品領域重要的營養強化劑和食品原料,對提高嬰幼兒的智力和視力發育以及調節人體生理機體具有顯著作用,廣泛應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乳制品、食用油脂及各類健康食品中。
目前,嘉必優ARA及DHA產品主要供給國內外知名乳制品企業,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生產。盡管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前景廣闊,但畢竟產品受眾為嬰幼兒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0-5歲人口數在總人口中的占比為6.11%,對于其他年齡階段市場而言,ARA及DHA產品仍具有較大開發空間。因此,公司需不斷嘗試拓展ARA及DHA產品在如酸性飲料、保健食品、食用油、焙烤食品及糖果等食品領域的應用,并制定產品多元化發展的業務戰略,推動公司業務的全面升級。
嘉必優的健康發展有賴于高度的管理規范化、較高的裝備自動化水平、領先的產品制造工藝,同時,嘉必優非常注重產品研發投入,公司400多人中有近70人為研發人員,每年的研發投入在營收6%以上。當前,智能制造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嘉必優為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品牌形象,已初步提出智能制造發展戰略。
通過智能工廠的建設實施,將擴大公司ARA及DHA油脂生產能力,通過對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進,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在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在滿足嬰幼兒奶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公司將有更多富余的產能用于其他健康食品生產領域。
? ? ? 建設內容
1)企業診斷評估
??智能化總體評估
智能制造評估體系參考將從生命周期智能化、系統層級智能化、智能功能應用三個角度,結合食品行業特點對企業智能制造建設水平的各指標進行評分,借鑒三級評價的成熟度模型,將評價結果將分為三級模型:自動化級、數字化級、智能化級。根據智能制造三級評價模型,對嘉必優智能化建設的整體現狀進行評估,得分為23分(滿分100分),嘉必優處于自動化級。
經營管理:實現了公司基于采購、銷售的應收、應付及總賬、成本核算的基本應用,但是在財務控制與分析方面還存在不足;在經營管理層面,先進系統的應用,一體化管理及數據分析還未起步,智能化應用相對落后。
智能研發:建立了技術中心,實現了研發與生產的部分協同,但在研發項目管理、實驗管理等方面系統化應用不深,基本以手工管理為主,試驗設備未聯網,生產過程數據未采集,實驗分析和工藝優化數據分析手段較原始。
智能供應鏈:實現了生產運營數據系統記錄,大部分生產設備實現遠程監控和控制;但智能機械、AGV、立庫未應用,現場防呆防錯依靠人工,生產供應鏈整體運營平臺缺失,與技術,運營的協同依靠人工,設備和運營系統未集成;整體協作效率較低。
組織及IT支撐:公司成立了跨部門的智能制造推進小組,有相應的IT部門配合;但在IT基礎架構,IT治理及安全方面還存一定的不足;信息化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投入偏少。
??信息化現狀評估
目前嘉必優信息化應用處于初級階段,系統缺失較多,整體信息化覆蓋度不足。
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不足:目前僅實施ERP、生產運營系統,其它業務系統缺失 ;系統部分功能模塊缺失,業務處理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規范性不夠。
缺少統一規劃:系統建設獨立分散,缺少統一規劃;系統建設處于追隨需求階段,未對業務需求進行整體規劃,保障系統中業務處理的連續性及完整性。
系統之間缺少集成:ERP與生產運營、SCADA等核心系統之間的集成還未打通,營銷研發、制造之間的數據流流轉不暢,信息孤島較多,系統集成有待加強。
缺乏IT治理,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升:缺少IT治理機構及相關職能,缺乏信息安全管理組織,信息安全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2)智能工廠總體規劃設計
建設六大平臺及完善的IT治理體系和基礎架構來支撐整體業務運營,實現財務人力資源集團化管理,打造營銷敏捷化,研發數字化,供應透明化,管理協同化,設備集成化的數字化工廠。
??營銷平臺
通過營銷平臺建設,實現營銷過程透明化管理,全面打通銷售訂單到生產控制及產品發貨的端到端流程,為實現敏捷化營銷提供信息化支撐。
??研發平臺
建立統一的研發信息化PLM平臺,設計、工藝端共用數據庫從而打通研發、工藝數據流;研發需求、研發流程、工程變更等流程均實現線上標準化管理并延伸至各相關部門,研發數據在各環節共享;實現產品研發全過程的數據一致性管理,研發數據與其他業務域高度集成共享。
??供應鏈平臺
通過供應鏈平臺建設,實現供應商協同效率提升、質量快速反饋與改進閉環管理、采購、生產計劃自動生成、倉庫精細化管理。
??經營管理平臺
通過經營決策平臺建設和深化應用,并向上延伸到經營決策管理、向外延伸供應鏈、向內覆蓋財務、人事、協同辦公,從而提高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和管理質量。
??設備集成
采集和匯聚設備運行數據、工藝參數、物料配送數據和進度管理數據等生產現場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反饋在制造工藝、生產流程、智能排產、物料配送、生產程序下發等具體場景中實現優化應用。
? ? ? 效益價值
1)管控集團化
實現業財一體化、成本精細化,實現財務核算與報表合并自動化、資金預算集中管理,最終實現集團財務管控;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建設,實現人力資源管控。
2)營銷敏捷化
打通從需求到產品、銷售到生產、銷售到服務的營銷端到端流程;為客戶快速開發提供系統支撐,推進營銷需求快速落地,提高銷售業績促進營收增長。
3)研發數字化
實現研發的數字化管理,產品、工藝參數的系統化管理;實現研發與生產的快速協同,支撐工藝改善,提升研發質量。
4)供應透明化
通過供應鏈平臺建設,實現供應商協同效率提升、質量快速反饋與改進閉環管理、采購、生產計劃自動生成、倉庫精細化管理;實現車間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和透明化管理。
5)管理協同化
實現跨部門業務流程快速協同;實現公司業務單位之間信息快速傳遞與自動化辦公;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企業決策支持平臺,實現決策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
6)設備集成化
實現對設備臺賬、維修保養、運行監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設備的可視化管理、精準化控制,實現設備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與分析。